摘要:日常民事纠纷中合同类案件占比高, 数量多. 传统纸质合同存在的查阅困难、管理不便等问题, 已经严重影响了合同执行和纠纷处理的效率. 作为一种执行合同条款的计算机协议, 智能合约凭借其自动化执行, 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优势, 为法律合同的执行处理提供了新的可能. 但智能合约依赖于严格的编程逻辑, 缺乏法律解释的灵活性, 一旦部署后难以动态调整, 限制了合同参与方的意愿, 在法律适用性和约束力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 基于法律合同和智能合约的差异对比提出了文法要求、非赋权原则、有效性审查和安全性准则四大原则, 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智能合约生成和执行提供了理论框架. 此外, 还设计了满足四大原则的智能合约转化与验证模型, 该模型能够对以过渡系统为表现形式的法律合同进行增强处理, 防止重入攻击, 并将基础和额外增加的规范转换为计算树逻辑验证安全属性, 通过验证的合同可以自动转化为智能合约. 在整体流程中, 模型始终遵循四大原则, 因此转化后的智能合约符合现行法律要求, 可被视为法律合同. 在实验验证部分, 采用一个简化的买卖合同作为案例, 展示其初始、增强过渡系统模型, 部分验证属性结果和最终生成的Solidity智能合约代码, 并在前置处理中通过采集64616篇合同数据共构建包含270592条样本的高质量数据集, 同时在一致性判定实验中验证了模型性能, R@1、R@5、R@10分别达到90.27%、97.91%和99.30%, 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表明, 提出的四大原则可行性强, 转化验证模型能够解决纸质合同处理的繁琐问题, 提升法律合同执行和管理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同时帮助智能合约获得法律保障, 有效规避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