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学报  2018, Vol. 29 Issue (8): 2322-2335   PDF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缺陷报告分派方法
席圣渠1,2, 姚远1,2, 徐锋1,2, 吕建1,2     
1. 南京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江苏 南京 210023;
2.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 随着开源软件项目规模的不断增大,人工为缺陷报告分派合适的开发人员(缺陷分派)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不合适的缺陷分派往往会严重影响缺陷修复的效率,为此,迫切需要一种缺陷分派辅助技术帮助项目管理者更好地完成缺陷分派任务.当前,大部分研究工作都基于缺陷报告文本以及相关元数据信息分析来刻画开发者的特征,忽略了对开发者活跃度的考虑,使得对具有相似特征的开发者进行缺陷报告分派预测时表现较差.提出一个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DeepTriage,一方面,利用双向循环网络加池化方法提取缺陷报告的文本特征;另一方面,利用单向循环网络提取特定时刻的开发者活跃度特征,并融合两者,利用已修复的缺陷报告进行监督学习.在Eclipse等4个不同的开源项目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DeepTriage较之同类工作在缺陷分派预测准确率上有显著提升.
关键词: 缺陷分派     循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Bug Triaging Approach Based on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XI Sheng-Qu1,2, YAO Yuan1,2, XU Feng1,2, LÜ Jian1,2     
1.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Novel Software Technology(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3, China
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2016YFB1000802);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61702252, 61672274)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size of open source software projects, assigning suitable developers for bug reports (i.e., bug triag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Moreover, the efficiency of bug repairing will likely be reduced if the bugs are assigned to inappropriate developer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an automatic bug triaging technique for the project managers to better assign bug reports. Existing work for this task mainly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text and metadata in bug reports to characteri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velopers and bug reports, while the active level of developers is largely ignored. A shortcoming of these methods is that they may lead to poor performance when developers with different active levels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proposes a learning model named DeepTriage based on the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On the one hand, the ordered natural language text in bug reports is mapped into high-level features by a bidirectional RNN. On the other hand, developer's active level is extracted and transformed into high-level features through a single directional RNN. Then, the features of text and developer's active level are combined and learned from bug reports with known fixers.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four different open-source data sets (e.g., Eclipse) show that DeepTriage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bug triaging compared with existing work.
Key words: bug triaging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deep learning    

大型软件项目常常使用缺陷追踪系统(bug tracking system), 缺陷追踪系统不仅为最终用户提供了一个反馈的渠道, 使开发者能够尽早识别软件缺陷或用户建议, 而且能够协调开发者之间的工作, 记录缺陷的解决方式, 并提供归档信息以供查询, 为软件的维护提供了便利.当前, Bugzilla、JIRA、mantis等一系列缺陷追踪系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当一份缺陷报告提交到缺陷追踪系统时, 管理人员(高级开发者或者项目负责人)需要浏览缺陷报告, 并为其选择合适的开发者.这样一个为缺陷报告指定开发者的过程, 被称为缺陷分派(bug triaging).然而, 缺陷分派是一项十分耗时耗力的事情:一方面, 对于大型项目, 每天收到的缺陷报告数量很多, 如Eclipse项目平均每天收到91份缺陷报告、而Redhat项目更是有222份之多(详见表 1); 另一方面, 大型项目的开发与维护往往需要大量的开发者, 对于Eclipse, Mozilla项目, 有超过1 800名开发者参与到缺陷修复的工作中[1].如果由人工来进行缺陷分派, 无疑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Table 1 Number of bug reports in large project 表 1 大型项目中的缺陷报告数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自动缺陷分派应运而生.自动缺陷分派通过统计、学习历史数据, 自动地为新的缺陷报告推荐开发者.在以往研究中, 缺陷报告中的文本数据是一项很重要的信息, 文献[2, 3]等使用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来表示缺陷报告, 并将缺陷报告的文本数据表示为单词计数的向量; 文献[1, 4, 5]等则使用了主题模型, 利用单词在文本中的出现关系, 将文档表示为在不同主题下的分布情况.另外, 缺陷报告还包含着以标签形式存在的元数据信息.每一种元数据都可被视为缺陷报告的一个分类字段, 如产品、组件、操作系统类型、平台等字段, 这些字段可以由报告者在提交缺陷报告时, 通过列表的方式选择.文献[1, 4]利用了这些信息进一步提高了自动缺陷分派的准确率.

然而, 目前的自动缺陷分派技术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 文本数据更强调文字序列中前后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元素之间次序的不同会导致文本含义的变化, 而现有的缺陷分派方法都没有考虑单词的次序信息; 其次, 已有工作大多忽略了对开发者活跃度的考虑, 使得对具有相似特征的开发者进行缺陷报告分派预测时表现较差.图 1展示了Eclipse项目中的一个真实案例, Xenos和Stephan是两名开发者, 两人都有JDT相关内容的修复记录.那么, 当一份JDT相关的缺陷报告到来时, 通常难以选择由Xenos还是Stephan修复.观察Xenos和Stephan的修复历史可以发现, 在2016年6月中旬~7月中旬, Stephan相对活跃并且修复了多个JDT的缺陷; 而在同年9月~10月, Xenos则更加活跃.因此, 一个有效的缺陷分派方法可以在6月~7月将JDT领域的缺陷分派给Stephan, 而9月~10月则分派给Xenos.

Fig. 1 Developers' active levels may be different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 same domain 图 1 同一个领域, 开发者在不同时间活跃程度可能不同

综合上述两个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文本词序信息和开发者活跃度的自动缺陷分派方法DeepTriage.

●  首先, 对于文本中的词序信息, DeepTriage使用了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结合池化的方法oh-2LSTMp[6].该方法可以从自然语言文本中抽取高层特征, 并且在文本分类问题上得到了较好的表现.

●  其次, 我们观察到开发者在不同时间区间有着不同的活跃程度(即对项目缺陷修复的参与程度有差别).当基于文本信息依然难以进一步鉴别合适的修复者时, 将缺陷报告交给其中最活跃的开发者, 对既快又好地修复缺陷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基于以上考虑, DeepTriage收集历史数据中开发者的修复活动记录, 并将这些记录输入到单向循环神经网络中, 以得到开发者活跃程度的高层特征信息.

●  最后, DeepTriage将两类高层特征进行融合, 输入到分类器中, 共同对适合修复新缺陷报告的开发者进行预测.

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选取了SVM[3], Yang[4], TopicMinerMTM[1]作为对比方法, 并在Eclipse[7], Netbeans[8], Mozilla[9], Redhat[10]这4个大规模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共收集了602 902份缺陷报告, 并参照文献[1, 11], 以Top-1, Top-5准确度(accuracy)对结果进行评估.实验结果显示, 本文的方法Top-1准确度达到42.96%, 相对于对比方法(SVM、Yang、TopicMinerMTM), 分别提升了17.82%, 9.64%和4.4%.

本文的主要贡献总结如下:

●  采用oh-2LSTMp的方式对文本进行特征抽取.缺陷报告的文本信息属于自然语言描述, 单词间存在着次序先后的关系.本文方法考虑了文本中单词的次序关系, 使用更合适的方式对文本信息进行了特征抽取.所得到的特征一方面降低了文本信息的维度, 另一方面便于与其他特征融合, 共同应用到缺陷分派问题.

●  提出了对开发者活跃程度的建模.在某些情况下, 只通过缺陷报告内容难以确定最合适的开发者.此时, 将开发者之前一段时间的活跃程度作为额外信息, 往往可以提升缺陷分派的效果.

●  在大规模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 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从4个大规模并且持续维护的开源项目的缺陷追踪系统中获取了大量缺陷报告.在这些缺陷报告上的实验显示, 本文方法显著优于已有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相关工作, 从机器学习和信息检索两个方面及不同方法所使用的不同信息类型出发, 描述当前缺陷分派工作的研究进展; 随后, 简要介绍循环神经网络相关的背景知识; 再次, 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提出的方法以及取得的实验结果; 最后, 对当前方法的不足、未来研究可能的方向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1 相关工作

针对自动缺陷分派问题, 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基于机器学习或是信息检索的方法[1-5, 12, 13].机器学习方法通常将开发者视为标签, 缺陷报告的信息(主要为文本)视为特征, 以分类的方式学习和预测合适的开发者.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 简称IR)方法则同时对开发者与缺陷报告建模, 通过相似性的方式查找合适的开发者.在信息使用的类别上, 缺陷报告的文本信息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各类方法中都得到了使用; 另外, 元数据也是源于缺陷报告内容的重要信息, 在近年的一些研究中得到了应用; 还有一些使用其他信息的方法, 例如关注开发者之间的关系、开发者在修复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或是结合项目的代码注释、提交等信息, 以获得更好的结果.本文工作更侧重于使用缺陷报告自身的信息, 获得更好的分派结果.

Čubranić等人首先提出了文本分类的方式, 并尝试使用Naive Bayes(朴素贝叶斯)方法[2].Anvik等人则在文本分类基础上尝试了Naive Bayes、SVM(支持向量机)、C4.8(一种决策树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3].Tamrawi等人提出了Bugzie, 采用基于模糊集和开发者缓存的方法[11].Naguib等人[14]则使用语言模型LDA, 在主题空间比较缺陷报告与开发者的相似性, 并且利用开发者的历史行为划分开发者的角色, 共同成为缺陷报告推荐开发者. Yang等人[4]也使用了主题模型, 以获得缺陷报告的主题分布.Xia等人[1]提出了TopicMinerMTM模型, 在LDA的基础上加入了监督信息, 使缺陷报告的主题受其特征(即前文所提元数据)监督, 以获得更紧密的主题分布.本文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文本处理上采用了更为合适的方法, 考虑了文本间单词次序的关系, 通过神经网络的方式, 抽取出文本信息的特征, 最终用于合适开发者的推荐.

在以往的工作中, 元数据也被使用在自动缺陷分派中[1, 4].Yang等人的方法[4]首先使用LDA确定缺陷报告的主题, 其次使用元数据信息过滤掉与当前文档元数据不一致的缺陷报告, 剩余一致的缺陷报告被视为相似的缺陷报告, 再基于这些相似的缺陷报告, 推荐合适的开发者修复.Xia等人的工作[1]提出了TopicMinerMTM, 在获取报告的主题后, 更新开发者在当前元数据下各个主题占据整体的比例, 并依据元数据和主题信息共同推荐开发者.Yang的方法中, 通过过滤的方式选择候选者, 可能忽略更为合适的开发者, 并且难以区分相似的开发者.Xia的方法在多名开发者拥有相似能力时, 倾向于将缺陷报告分派给所有修复记录中修复最多的开发者(修复越多的人, 占有的比例越高).本文的方法提出了开发者活跃度的概念, 在多名开发者能力相近时, 更倾向于选取当前最活跃的开发者, 不仅能够帮助区分能力相近的开发者, 而且有助于又快又好地修复缺陷报告.

研究者们还尝试使用其他信息进行自动缺陷分派.传递图(tossing graph)描述了当前开发者无法修复缺陷, 并将缺陷报告传递给其他开发者的有向图.Jeong等人利用传递图, 以优化分派的精度[12].Bhattacharya等人在Jeong等人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通过分析包含多种属性的传递图, 进一步优化了推荐结果[13].还有一部分工作, 结合了项目的代码注释和提交信息.这些方法通过建立程序片段同缺陷信息的联系, 进一步挖掘版本控制系统的提交文本、代码注释, 以找到合适的开发者[15-17].本文工作更侧重于使用缺陷报告本身的信息, 获取更好的缺陷分派结果.

2 预备知识 2.1 循环神经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简称RNN)是专门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普通神经网络的各计算结果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而RNN的每一次隐含层的计算结果都与当前输入以及上一次的隐含层结果相关.通过这种方法, RNN的计算结果便具备了记忆之前几次结果的特点.

RNN是为在有序的数据上进行学习而设计, 但是RNN的结构决定了它只能对距离较近的时刻的记忆更加强烈, 而对距离久远的时间记忆较为模糊(如图 2所示).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简称LSTM)[18]模型是一种RNN的变体, 通过更复杂的结构来避免长期依赖问题, 其特点在于添加了多种的阀门节点.阀门分为遗忘门(forget gate)、输入门(input gate)和输出门(output gate)这3类.这些门的打开或关闭, 由模型的记忆状态和当前的输入决定, 并通过计算决定两者在新的记忆状态和输出所占据的比重.在实践中, LSTM能够更加有效地记忆长期信息.

Fig. 2 RNN structure[19] 图 2 RNN的结构[19]

2.2 文本分类方法:oh-2LSTMp

结合池化的双向RNN方法oh-2LSTMp是当前一种效果较好的文本分类方法.方法的网络结构如图 3所示.

Fig. 3 oh-2LSTMp structure[6] 图 3 oh-2LSTMp的结构[6]

该方法采用LSTM记忆长期依赖, 并从正、逆两个不同方向抽取文本特征, 避免了单向RNN中, 越靠后的单词对结果的影响越大的特点.图中向右箭头代表了正向输入, 向左箭头代表了逆向输入.输入的文本按照一位有效码(one-hot, 详见第3.3节)的方式进行编码, 减少了预先对单词进行嵌入(embedding)所消耗的时间.

除此之外, 方法结合了池化(pooling)操作.每一个单词在LSTM单元的输出都会通过池化的方式, 共同产生一个高层特征向量, 使每个单词都能直接对高层特征向量产生影响.一方面获取了对文本整体更加全面的描述, 另一方面缓解从较长文本抽取特征时, LSTM需要记忆整个文本中关键信息的压力, 减轻学习负担.

3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缺陷分派 3.1 方法框架

本文所采用的缺陷分派方法的流程如图 4所示.方法分为训练和预测两个阶段:在训练阶段, 需要通过学习历史已经包含修复开发者的缺陷报告建立模型; 在预测阶段, 向模型输入新的、未分派的缺陷报告, 模型将输出推荐的开发者列表.

Fig. 4 Overall workflow of DeepTriage 图 4 DeepTriage的整体工作流程

在该流程中, 对于缺陷报告, 首先需要从中抽取原始信息.本文方法需求的原始信息包括:保留原始次序的文本信息以及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开发者修复记录信息.随后, 这些原始信息构成了训练实体, 并将被输入到一个深度神经网络中.在这个神经网络中, 原始信息转换为高层特征, 已知的修复者为当前特征的标签通过神经网络的训练会得到一个预测模型.在预测阶段, 输入一个新的缺陷报告, 模型会返回每位开发者的概率, 对概率进行解析即可得到推荐修复者的列表.

在整个流程中, 最为核心的技术就是模型的构造方法.下面将介绍模型的构造与学习方式.

3.2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缺陷分派模型

缺陷分派的目标是为缺陷报告推荐合适的开发者.因此, 模型的主要目标是完成从缺陷报告信息到开发者的映射.本文方法所使用的信息包括文本信息和修复记录信息, 其中, 文本是缺陷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自然语言的形式描述了缺陷报告的相关信息, 可以从缺陷报告内容中获得; 修复记录信息则是同一组件、模块下, 一段时间内修复缺陷开发者的序列, 用来建模开发者的活跃程度, 可以通过获取当前缺陷报告的组件、模块信息, 并查询缺陷追踪系统获得.

模型的框架如图 5所示, 包括输入层、特征抽取层、特征融合层与输出层:输入层完成输入原始数据的数字化建模, 特征抽取层对文本信息和开发者活跃度进行高层特征的抽取, 特征融合层将抽取得到的文本特征和活跃度特征进行融合, 输出层返回缺陷报告应分派给每位开发者的概率.

Fig. 5 DeepTriage structure 图 5 DeepTriage的模型框架

Tr表示训练数据的集合, D表示开发者集合.对于某特定的缺陷报告, 以t表示其文本特征, hs表示当前时刻开发者活动序列特征.对于开发者d定义评分函数:

$ S(t, hs, d) = {W_d}(t\varepsilon hs) + {b_d} $ (1)

其中, ε代表特征融合操作, 具体有多种融合方式.Wd为一行权重向量, bd为一个特定数值, 两者皆为模型参数.对于每一个开发者, 皆存在一组Wdbd.

以此为基础, 可定义概率函数:

$ P(y = d|t, hs) = \frac{{\exp (S(t, hs, d))}}{{\sum\nolimits_{d' \in D} {\exp (S(t, hs, d'))} }} $ (2)

模型训练的目标函数如下:

$J = \sum\nolimits_{Tr} { - \log P(d|t, hs)} $ (3)

模型核心在于文本特征t及开发者活跃度特征hs的抽取方式.本文使用循环神经网络分别对两种特征进行抽取.具体而言, 以双向循环神经网络抽取文本特征, 以单向循环神经网络抽取开发者活跃度特征.

下面将依次对每个层次进行介绍.

3.3 输入层

特征的输入方式采用了文本分类方法oh-2LSTMp的输入方式, 其中, 历史修复记录虽然不是文本, 但其每一项(开发者)也是分类值, 并且也按序排列, 故文本处理的方式对历史修复记录信息同样适用.为了将原始数据输入到神经网络中, 可以用嵌入的方式学出一个等长的向量[20], 也可以用一位有效码的方式.由于一位有效码在文本处理中的有效性[6, 21], 且能节省嵌入方式学习的时间, 因而采用一位有效码的方式对原始数据进行输入.即使用K位非0即1的状态向量来对K个状态进行编码, 并且在任意时候, 其中只有1位有效.比如, Eclipse项目中编号为496596的缺陷报告的标题为“intersection lambda type incorrect”, 假设词汇表为{“java”, “incorrect”, “intersection”, “lambda”, “type”}, 那么该句的一位有效码可以表示为

$ x = \left[ {\left[ {00100} \right], } \right[00010\left] , \right[00001\left] , \right[01000]]. $

开发者的编码方式同文本相同, 故不赘述.

3.4 特征抽取层

高层特征的抽取使用了循环神经网络(以下简写为RNN)的方式, 并为符合输入特性, 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RNN.如图 6所示, 左侧为文本高层特征的抽取方式, 右侧为活跃度高层特征的抽取方式.以下分两部分来说明.

Fig. 6 High-Level feature extraction 图 6 高层特征的抽取

文本高层特征抽取使用了文献[6]中提出的方法oh-2LSTMp.图中最下层的圆形表示单词, 其上方的菱形表示LSTM单元(cell), LSTM单元对应两个输出:一个是表示当前的结果, 即图中的向上箭头; 另一个表示LSTM的内部状态, 该状态会传递给随后的LSTM单元, 即图中的向右箭头.再上的长形方块表示最大池化(max pooling)层, 该层接收LSTM单元的输入, 并对输入向量的每一维度, 输出该维度上最大的值.以一位有效码表示的单词, 按照顺序输入到LSTM中.对于每一个单词, LSTM会给出一个输出, 这些输出被送入最大池化层, 并得到保留了关键信息的特征向量.单词的输入分为正向和逆向两个过程, 更加全面地对文档特征进行了抽取, 池化后得到的两个特征向量通过拼接, 作为当前文本的高层特征.

抽取活跃度的高层特征主要包含两个部分:首先, 获取开发者的修复记录; 其次, 将修复记录输入到神经网络中, 以得到高层特征.本节将依次对两部分内容进行说明.

从缺陷报告获取开发者的修复记录涉及多份缺陷报告:一方面, 方法需要获取开发者近期的活跃程度, 因此只需获取当前时间节点向前一段时间内的修复记录; 另一方面, 由上文所述, 产品和模块信息对选取开发者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因此, 抽取同当前缺陷报告相同产品、模块下的修复记录, 能够获得更好的特征.因此, 需要查找与当前报告产品、模块信息相同且向前推移一段时间内的修复记录, 并将这些修复记录按照时间从远到近的顺序排列.若无法找到相应的修复记录, 则将修复记录列表置空.

本文使用单向RNN作为活跃度的高层特征抽取方式.对于活跃度, 期望较近期的修复记录影响较大, 较早期的修复记录影响较小.对于单向RNN, 越靠前的输入对最终输出结果的影响越小, 若取最后节点的输出作为高层特征, 刚好符合活跃度直观的需求.在节点类型的选择上, 由于LSTM能够更好地记忆长期依赖, 故选用LSTM单元作为单向RNN中的节点.其结构如图 6右侧所示, 圆形表示修复的开发者, 菱形表示LSTM单元.与文本的高层特征抽取不同, 活跃度更加关注最终的活跃情况, 故取最后一个单元的输出作为活跃度的高层特征.

3.5 特征融合层

对于多种高层特征, 需要将它们融合在一起才能继续后续的任务.在文献[22]中, 给出了3种较为简单的高层特征融合方法, 分别为拼接、元素间相加、元素间相乘.由于高层特征皆为向量形式, 采用拼接的方式能够得到更长的高层特征向量.这种方式在融合过程中, 高层特征不会相互作用.元素间加、乘的方式, 则使得高层特征相互作用, 加法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乘法的影响程度则较大.

随后的实验结果表明, 3种方法所产生的结果差别较小, 但元素间相乘会有略微更好的准确率.故方法最终采用元素间相乘的方式对高层特征进行融合.

3.6 输出层

输出层完成高层特征到开发者概率的转换.

如公式(1)、公式(2)所示, 可通过计算得到每名开发者的概率.在神经网络中, 可使用单层softmax分类器实现.其输入为前一层经融合的高层特征, 经由全连接(full connected)层、softmax层, 得到此概率.

3.7 模型的训练与预测

模型的训练阶段, 需在训练数据中最小化公式(3), 即目标函数.

优化过程所涉及的参数包括:

$ \theta = \{ {M^t}, {M^{hs}}, {M^S}\} $ (4)

其中, MtMhs分别表示抽取文本特征、开发者活跃度特征中循环神经网络的参数; Ms表示评分函数, 即公式(1)中所涉及的参数.

优化过程使用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优化器选择AdamOptimizer[23]以动态调整学习率, 使模型更好收敛.并且使用Dropout[24]方法, 通过每次训练时随机的让网络中的某些节点不工作, 以减小过拟合出现的可能性, 进一步提高预测阶段效果.在训练阶段, 其比率被设置为0.5.

模型的预测阶段, 参数θ保持不变, 输入一条新的、未修复的缺陷报告, 可预测建议分派的开发者或按概率大小排列的开发者列表.需注意在测试阶段没有使用Dropout, 让模型发挥全部效果.

4 实验验证 4.1 实验对象

本文选择4个规模较大且持续维护的开源项目作为实验对象.项目的名称分别为Eclipse、Netbeans、Mozilla、Redhat.所有缺陷报告皆从其对应的缺陷追踪系统获取, 并且和过往方法[1]一样, 限定收集已经确认修复了的缺陷报告(即解决方案为FIXED, 报告状态为CLOSED、RESOLVED、VERIFIED的报告.Redhat的管理方式不同, 其缺陷追踪系统并没有设置FIXED, 取而代之的是CURRENT_RELEASE).

为了进行实验, 需要从每一份缺陷报告中抽取真实修复的开发者、文本信息(标题、详细描述)、开发者活动序列信息.文本信息通过分句、分词、词根化, 并且过滤掉停词, 同时排除了修复次数少于10次的开发者以减少噪声[1, 3, 12, 13].另外, 删除了出现次数过多(超过50%文档出现)、过少的词(小于10次), 以减少噪声并加速模型执行速度.单词会保留文本中的原始顺序, 并转换为一位有效码形式(实现中, 为了减少内存开销, 单词是在被输入模型时才被转换).开发者活动序列信息收集了和当前报告的产品和模块信息相同的开发者活动序列, 最大的记录报告数为25条(如果超过上限, 则取最近的25条), 时间区间为当前时间节点向前推移3个月(观察发现, 3个月中80%的开发者活动序列能达到20条以上).

参照已有工作[1, 11]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被分派者(assigned to)的标签视为报告的修复者.并且与文献[1]的观察一致, 存在大量的缺陷报告中发现了无效的开发者名(这类名称可能代表了团体名称, 或者特殊含义, 如Eclipse中的AJDT-inbox, Platform-UI-Inbox; Netbeans中的issues@ide, issues@platform; Mozilla中的MSU Capstone Team; Redhat中的RHUI Bug List, RHOS Maint等), 这些特殊含义的名称只对于项目的从属人员有一定的意义.由于这些名称并非真实的开发者, 因此实验剔除了这些缺陷报告.

表 2列出了每一实验对象的基本数据.表格每一列的含义如下:项目名称、收集缺陷报告的起止时间、收集到的缺陷报告的总数量、在删除了停词以及出现次数过少的词汇后不同单词的数量(总词汇量)、过滤掉无效名称以及修复次数过少的开发者后剩余的开发者总数以及对应的缺陷报告总数量.

Table 2 Statistics of collected bug reports 表 2 缺陷报告的统计量

4.2 实验设置

为了模拟现实中的场景, 本文采用时间顺序的方式将数据集分割[1, 11, 13]:首先, 将每个项目的缺陷报告按照提交时间进行排列; 然后, 将它们分割为没有重叠且尺寸相同的11个窗口.如此得到10叠符合真实应用的训练、测试数据.即对于第1叠数据, 使用第1个窗口的数据进行训练, 第2个窗口的数据进行测试; 对于第2叠, 使用前两个窗口的数据进行训练, 第3个窗口的数据进行测试.以此类推, 每个项目含有10叠数据以供验证.

实验采用准确率作为评估指标, 即预测命中数占所有测试数据的比例.参照文献[1, 11], 实验同时考察了Top-1和Top-5的准确率, 即真实修复的开发者是否在推荐的第1条或者第5条之内.对于10叠数据, 每一叠数据的实验结果会存在差异, 最终采用平均的准确率作为评估指标, 即10叠执行的结果的平均值.

本文代码基于Tensorflow实现, 循环网络的单元选择GRU单元.在实践中, GRU单元效果与LSTM单元不相上下, 但由于模型参数更少, 在计算性能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实验采用显卡进行加速, 显卡配置为GTX1080.对比方法中的SVM使用libsvm[25]实现, 使用了其提供的python接口.LDA与TopicMinerMTM中的主题模型使用python实现, 基于CVB0方法[26], 相对于原文[1, 4]中使用的Gibbs采样[27], CVB0方法采用空间换时间的方式, 提高了运行速度, 并且能够更快收敛.主题模型的参数设置, 由于采用了CVB0方法, 迭代次数降低为100次, 其余参数设置参考原始论文.对比方法皆通过CPU执行, 运行的CPU为Intel i7.

4.3 研究问题

本文试图回答如下4个研究问题.

●   RQ1:对比基准方法, 本文方法在准确率上是否提高?

首先, 本文关注DeepTriage能否在4个实验对象上胜过一些基准方法.考虑如下3个基准对比方法.

   SVM[3]是目前在自动缺陷分派上取得较好效果的方法.

   Yang等人[4]的方法, 通过元数据对候选的开发者进行了过滤.

   TopicMinerMTM[1]首先使用结合元数据(产品、模块)的主题模型, 以监督的方式获得更好的主题分布; 其次, 通过统计开发者在某产品、模块内修复过的各个主题的占比, 刻画了在不同产品、模块下开发者对主题的熟悉程度, 进而为新的缺陷报告推荐开发者.

●   RQ2:随着训练数据的增加, 本文的方法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其次, 本文关注训练数据的增加是否会影响方法的有效性.特别地, 在模拟现实使用场景, 基于时间的10叠划分中, 查看DeepTriage在每一叠上的效果.

●   RQ3:高层特征的不同组合方式, 对本文的方法有何影响?

如前文所述, 高层特征存在着不同的组合方式, 不同的组合方式对最终的结果有影响吗?为了观察这一问题, 在其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分别以拼接、元素间相加和元素间相乘的组合方式进行实验, 并以平均的准确率作为评估的指标.

●   RQ4:开发者的活跃程度, 对自动缺陷分派有帮助吗?

除了文本信息以外, 本文方法使用的另外一项重要信息为开发者的活跃度.活跃度对于自动缺陷定位真的有帮助吗?为了验证这一问题, 分别以加入活跃度、不加入活跃度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实验, 观察平均的准确率有如何的变化.

4.4 实验结果

●   RQ1:对比基准方法, 本文方法在准确率上是否提高?

图 7展示了DeepTriage同基准方法比较的结果.左、右两图分别展示了Top-1和Top-5的平均准确率.可以看到, DeepTriage相对于基准方法有一定的提高.相对于SVM方法, 在Top-1和Top-5的准确率上分别提升了17.82%, 32.4%;相对于Yang的方法提升了9.64%, 9.73%;相对于TopicMinerMTM方法提升了4.4%, 2.08%.

Fig. 7 Top-1 and Top-5 accuracies compared with baseline approaches 图 7 同基准方法对比的Top-1和Top-5准确率

可以看到, DeepTriage在Mozilla数据集上效果较差.通过人工观察发现, 这是由于Mozilla项目的人员流动较大, 新加入的开发者数量较多.而本文采用分类方法, 在模型固定之后, 无法预测新加入的开发者.对于其他对比方法, 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另外, 在Top-5的准确率上, DeepTriage与TopicMinerMTM差距很小,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 TopicMinerMTM的效果会略胜一筹.一方面原因在于, 此时准确率已经较高, 由于无法预测新加入的开发者, 故理论最大准确率要低于100%, 如Eclipse项目的平均最大命中率只有91%;另一方面, TopicMinerMTM能够在测试时不断对开发者的状态进行更新, 更容易预测到新加入的开发者.

在所有方法中, SVM方法的结果较差, 原因在于其只使用了文本信息.而很多开发者在缺陷的修复经验都很相似, 只使用文本信息难以加以区分.Yang和TopicMinerMTM的方法由于考虑了元数据的信息, 利用元数据对开发者进行了多一次的筛选, 效果有所提升.本文的方法则在此基础上建模了活跃度, 更倾向将缺陷分派给当前更活跃的开发者, 进一步提高了预测的准确率.

●   RQ2:随着训练数据的增加, 本文的方法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为了模拟真实的使用环境, 实验数据按照时间顺序被划分为11份, 共进行按照时间顺序推进的10叠实验.图 8采用折线图的方式展示了每一个数据集上, 每一叠数据在Top-1, Top-5的准确率上的变化.横坐标对应了当前的叠数, 纵坐标对应了方法的准确率.从总体来看, DeepTriage整体上是优于基准方法的.

Fig. 8 Top-1 and Top-5 accuracies for ten-fold experimentation 图 8 10叠实验的Top-1和Top-5准确率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10叠数据中, 各方法的整体准确率是较为平稳的, 没有出现明显的随着数据增多准确率提升的情况.通过观察发现, 随着数据的增多, 开发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在进行推荐时, 面临的干扰也增加了; 同时, 新的数据中还伴随着新的词汇, 如新开发的组件、新引入的程序名称等, 数据本身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地增加.其中, 对于开发者数量的增加, 采用信息检索方式, 能够更快地将新加入的开发者纳入候选列表, 但新加入的开发者往往修复的缺陷较少, 故难以将新缺陷报告分派给此类开发者; 对于新词汇等内容的加入, 当前的文本处理方法很难解决这一问题, 因而在测试数据中出现这样的词汇, 也只能将其过滤.综合以上两点, 随着训练数据的增加, 准确率也难以有明显的提高.

另一方面, 在各个数据集中都会发现某一叠实验中准确率下降的情况, 如Eclipse的第3叠(从0开始计数, 故叠数编号为0~9)以及Mozilla的第1叠、第6叠.通过观察发现, 其中主要原因在于, 在该叠时间段内, 开发者人员发生了较大的变动, 而本文的方法难以预测新加入的开发者, 故准确率有所下滑.

●   RQ3:高层特征的不同组合方式, 对本文的方法有何影响?

表 3展示了不同拼接方式对方法的影响.表格中, concat代表拼接的方式, add代表元素间相加的方式, mul代表元素间相乘的方式; 其后的数字代表了是Top-N的准确率, 如“1”代表了Top-1的准确率.

Table 3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ombing ways 表 3 不同组合方式的影响

由实验结果可见, 元素间相乘的方式效果最好.因此, 方法最终选用了元素间相乘的拼接方式.另外也可以看出, 组合方式对方法的影响较小.推测原因在于, 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较强, 能够适应不同的拼接方式, 学习出符合该拼接方式的参数.

除此之外, 采用另外两种高层特征的组合方式, 效果仍然好于基准方法, 只是提升力度有所下降.因而, 本文采用的高层特征抽取方式是有意义的.

●   RQ4:开发者的活跃程度, 对自动缺陷分派有帮助吗?

表 4展示了在添加和去除活跃度时方法的表现.表格中的ws代表了文本信息, active代表了活跃度信息, 表格的首行出现该字段说明使用了该项信息.其后的数字含义和表 3相同, 代表了Top-N的准确率.因此, 表格列从左到右依次为添加活跃度信息的Top-1准确率、去除活跃度信息的Top-1准确率、添加活跃度信息的Top-5准确率、去除活跃度信息的Top-5准确率.

Table 4 Influence of developer's active level 表 4 开发者活跃度的影响

可以观察到, 添加了活跃度信息, 不论在Top-1准确率上还是在Top-5准确率上, 都相对于只使用文本信息有了较大的提升.因此, 活跃度信息对自动缺陷分派很有帮助.

另外, 通过对比只使用文本的结果和基准方法中的SVM方法, 可以发现其效果仍然优于SVM方法.

4.5 评估的有效性威胁 4.5.1 内部的有效性威胁

在实验设计方面, 实验中, 缺陷报告是按照时间排序的等数量划分.这种划分方式同软件项目的开发进程是不同的.对于某一阶段的软件项目, 其开发者和软件的功能是较为固定的; 而随着版本的更新和演变, 项目组的开发人员会发生变化, 项目包含的专有名词也会发生变化(由程序或功能本身的演化导致).若在测试集中将这部分信息纳入, 一方面开发者和词汇的变化会严重影响方法的效果; 另一方面, 这种划分也不符合现实的应用场景, 现实中会在项目发生重大变化之后, 重新对模型进行训练.

另外, 如果缺陷报告被重新打开(REOPENED), 它会重新经历缺陷报告的修复流程, 因而相当于一份新的缺陷报告, 此时用缺陷报告的创建时间进行排序, 显然不够正确.

在基准方法方面, 实验选取了3个基于缺陷报告本身且较为有效的方法进行对比.在实现上, 本文尽可能地将对比方法的效果做好, 在主题模型的实现上采用了Gibbs采样、CVB0两种方式实现, 并且两种实现方式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在参数选择方面, 实现一方面参考了原始论文中涉及的参数, 另一方面也在参数设置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以求达到其应有效果.

另外, 本文使用了神经网络的方式完成自动缺陷分派任务.然而, 并没有同其他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对比.一方面, 据我们所知, 目前还没有将神经网络应用到自动缺陷分派的方法; 另一方面, 使用了我们所知的当前效果较好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文本分类方法, 因此相信本方法对比神经网络方法也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4.5.2 外部的有效性威胁

实验只收集了4个基于Bugzilla的大规模且持续维护的开源项目的缺陷报告, 并且收集的缺陷报告也主要集中在近10年间.在未来的研究中, 我们期望在更多的软件项目中进行实验, 并且考察其他缺陷追踪系统下的缺陷报告, 以更好地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并且试图寻找更好的自动缺陷分派方法.

5 总结与未来工作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动缺陷分派方法.在文本信息上, 利用了单词间的次序信息, 通过神经网络的方式抽取了文本的高层特征.对于开发者能力相似、难以区分的情况, 观测到开发者不同时间在领域的活跃程度有所差异, 故采用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以同一产品、模块下开发者的修复记录为基础, 抽取活跃度的高层特征.通过将两类高层特征进行融合, 以分类的方式共同对合适的开发者进行预测.实验表明, 本文方法在准确率上要优于已有方法.

当前方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 本文方法对新增开发者不够敏感.由于采用分类的方法, 开发者被视为类别, 若有新的开发者加入项目, 必须重新训练模型.并且需要确保新加入的开发者已经解决了一定数量的缺陷报告, 否则模型对新开发者无法得到很好的结果.其次, 当前模型只考虑将缺陷报告分派给当下最合适的开发者, 往往会倾向于将过多的缺陷报告分派给同一开发者.在这种没有考虑开发者负载的条件下, 容易导致某一开发者积压大量需要修复的缺陷报告, 进而拖慢整体的修复流程.在未来的工作中, 我们会着眼于解决上述问题.

参考文献
[1]
Xia X, Lo D, Ding Y, Al-Kofahi JM, Nguyen TN, Wang XY. Improving automated bug triaging with specialized topic model. IEEE Tra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2017, 43(3): 272–297. [doi:10.1109/TSE.2016.2576454]
[2]
Čubranić D, Murphy GC. Automatic bug triage using text categorization. In: Proc. of the 16th Int'l Conf.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 Knowledge Engineering. DBLP, 2004. 92-97.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77286027_Automatic_bug_triage_using_text_categorization
[3]
Anvik J, Hiew L, Murphy GC. Who should fix this bug? In: Proc. of the Int'l Conf.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DBLP, 2006. 361-370.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1554685_Who_should_fix_this_bug
[4]
Yang G, Zhang T, Lee B. Towards semi-automatic bug triage and severity prediction based on topic model and multi-feature of bug reports. In: Proc. of the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 IEEE, 2014. 97-106.
[5]
Somasundaram K, Murphy GC. Automatic categorization of bug reports using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In: Proc. of the India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 ACM Press, 2012. 125-130.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0796318_Automatic_categorization_of_bug_reports_using_latent_Dirichlet_allocation
[6]
Johnson R, Zhang T. Supervised and semi-supervised text categorization using LSTM for region embeddings. In: Proc. of the 33rd Int'l Conf. on Machine Learning. 2016. 526-534.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01854788_Supervised_and_Semi-Supervised_Text_Categorization_using_One-Hot_LSTM_for_Region_Embeddings
[7]
Eclipse bugzilla. 2017. https://bugs.eclipse.org/bugs/
[8]
Netbeans bugzilla. 2017. https://netbeans.org/bugzilla/
[9]
Mozilla bugzilla. 2017. https://bugzilla.mozilla.org/
[10]
Redhat bugzilla. 2017. https://partner-bugzilla.redhat.com/
[11]
Tamrawi A, Nguyen TT, Al-Kofahi JM, Nguyen TN. Fuzzy set and cache-based approach for bug triaging. In: Proc. of the ACM Sigsoft Symp. on the Foundation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DBLP, 2011. 365-375.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1560202_Fuzzy_set_and_cache-based_approach_for_bug_triaging
[12]
Jeong G, Kim S, Zimmermann T. Improving bug triage with bug tossing graphs. In: Proc. of the Joint Meeting of the European 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 and the ACM Sigsoft Symp. on the Foundation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CM Press, 2009. 111-120.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1560063_Improving_bug_triage_with_bug_tossing_graphs
[13]
Bhattacharya P, Neamtiu I. Fine-Grained incremental learning and multi-feature tossing graphs to improve bug triaging. In: Proc. of the IEEE Int'l Conf.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IEEE, 2010. 1-10.http://ieeexplore.ieee.org/xpls/icp.jsp?arnumber=5609736
[14]
Naguib H, Narayan N, Brügge B, Helal D. Bug report assignee recommendation using activity profiles. In: Proc. of the Mining Software Repositories. IEEE, 2013. 22-30.http://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6623999/
[15]
Huzefa K, Malcom G, Denys P, Maen H. Assigning change requests to software developers. Journal of Software Maintenance & Evolution Research & Practice, 2012, 24(1): 3–33. 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0673905_Assigning_change_requests_to_software_developers
[16]
Linares-Vasquez M, Hossen K, Dang H, Kagdi H, Gethers M, Poshyvanyk D. Triaging incoming change requests: Bug or commit history, or code authorship? In: Proc. of the IEEE Int'l Conf. on Software Maintenance. IEEE, 2013. 451-460.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62276761_Triaging_incoming_change_requests_Bug_or_commit_history_or_code_authorship
[17]
Shokripour R, Anvik J, Kasirun ZM, Zamani S. Why so complicated? Simple term filtering and weighting for location-based bug report assignment recommendation. In: Proc. of the Mining Software Repositories. IEEE, 2013. 2-11.
[18]
Graves A. Long short-term memory. In: Proc. of the Supervised Sequence Labelling with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2012. 1735-1780.
[19]
Mikolov T, Karafiát M, Burget L, Cernocký J, Khudanpur S.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based language model. In: Proc. of the Conf. of the Int'l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DBLP, 2010. 1045-1048.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1489926_Recurre
[20]
Dai AM, Le QV. Semi-Supervised Sequence Learning. 2015. 3079-3087.
[21]
Johnson R, Zhang T. Effective use of word order for text categorization wit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Eprint Arxiv, ArXiv: 1412. 1058, 2014.
[22]
Allamanis M, Tarlow D, Gordon A, Wei Y. Bimodal modelling of source code and natural language. In: Proc. of the Int'l Conf. on Machine Learning. JMLR. org, 2015. 2123-2132.http://dl.acm.org/citation.cfm?id=3045344
[23]
Kingma DP, Ba J. Adam: A method for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In: Proc. of the 3rd Int'l Conf. for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 2015.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69935079_Adam_A_Method_for_Stochastic_Optimization
[24]
Hinton GE, Srivastava N, Krizhevsky A, Sutskever I, Salakhutdinov RR. Improving neural networks by preventing co-adaptation of feature detectors. Computer Science, 2012, 3(4): 212–223. https://arxiv.org/pdf/1207.0580.pdf
[25]
Chang CC, Lin CJ. LIBSVM:A library for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ACM Tra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 Technology, 2011, 2(3): 1–27. https://www.csie.ntu.edu.tw/~cjlin/libsvm/
[26]
Asuncion A, Welling M, Smyth P, Teh YW. On smoothing and inference for topic models. In: Proc. of the Conf. on Uncertainty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UAI Press, 2009. 27-34.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8884043_On_smoothing_and_inference_for_topic_models?citationList=incoming
[27]
Griffiths TL, Steyvers M. Finding scientific topics. Proc.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4, 101(Suppl.1): 5228–5235.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4872004